生命科学学院-sky
招生就业
招生

“山海邀约,寻梦鲁大”生命科学学院2025年暑期优秀学子回访高中母校(第五期)

发表日期:2025年10月15日 13:28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

回访母校:青岛五十八中

回访学子:于越

回访时间:7.21

一、实践背景:

为搭建高校与高中间的信息桥梁,帮助高中母校学弟学妹深入了解高校专业特色、招生政策及大学生活,同时锻炼自身沟通表达与组织协调能力,我作为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于7月21日返回高中母校园开展招生宣讲实践活动。

二、实践目的

1.向高中师生全面、准确介绍学院的办学理念、学科优势、专业设置、录取规则等关键招生信息,消除学弟学妹对高校报考的信息差。

2.分享自身高考备考经验、志愿填报技巧及大学生活适应心得,为学弟学妹提供实用参考,助力其明确学习目标。

3.增强自身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团队协作与公众演讲水平,同时深化对母校的情感联结,展现高校学子的良好风貌。

三、实践感悟

再次踏入高中母校的校门,熟悉的教学楼、课间的喧闹声瞬间拉近距离,而此次我的身份从“学生”转变为“宣讲者”,这段实践经历带来的不仅是角色的切换,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成长与情感共鸣。

站在讲台上,面对学弟学妹们充满好奇与迷茫的眼神,我忽然理解了“责任”的重量。最初准备宣讲资料时,我只是机械地整理高校招生政策与专业信息,直到真正与他们交流,才意识到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他们对未来的判断——有同学纠结“选兴趣还是选就业”,有同学担心“高考失利该如何调整”,这些曾困扰我的问题,如今成了我需要耐心解答的课题。我不再是单纯“传递信息”,而是以“过来人”的身份分享经验,用自己的高考备考故事缓解他们的焦虑,用真实的大学生活片段帮他们勾勒未来的轮廓。

这场实践也让我突破了自我局限。此前我一直害怕公众演讲,模拟演练时常常紧张到忘词,但真正站在熟悉的教室里,看着台下信任的目光,反而慢慢放松下来。面对“某专业具体学什么”“高校保研率如何”这类细节问题,我曾因准备不足而卡顿,也因此学会了更全面地提前调研,更灵活地应对突发状况。结束后与同组同学复盘,我们一起讨论“如何让专业介绍更生动”“怎样分配互动时间更合理”,在协作中不仅提升了沟通能力,更懂得了“团队互补”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才能真正实现成长。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也希望能有更多机会搭建起高校与高中的桥梁,为更多学弟学妹的“逐梦之路”添一份力。

此次回高中宣讲实践,不仅是一次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是一次自我成长与情感回归的旅程。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二字的意义——作为高校与高中的纽带,每一句讲解都可能影响学弟学妹的选择,因此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实用性。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例如对部分冷门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不够深入,导致解答时不够自信。

未来,若有机会再次参与此类实践,我会提前更全面地调研专业信息,增加案例分享的丰富性;在宣讲形式上,可加入高校学生日常vlog等更生动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吸引力。此次实践让我明白,社会实践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延伸,更是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也让我更加珍惜与母校的联结,希望未来能为母校与高校的交流搭建更多桥梁。

回访母校:平阴县第一中学

回访学子:孙乐平

回访时间:7.23

鲁东大学学子回平阴县第一中学暑期宣讲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作为鲁东大学大三学生,感念母校平阴县第一中学培育之恩,借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开展回校宣讲活动。旨在向学弟学妹介绍鲁东大学办学特色、招生信息,分享高考备考经验,解答学业与升学疑惑,同时搭建两校交流桥梁。

二、实践准备

1.资料收集:从鲁东大学官网、招生公众号获取招生政策、专业介绍、录取分数线及校园文化资料,整理个人高考笔记与大学生活素材。

2. PPT制作:以校园宣传片开篇,涵盖学校概况、优势专业、备考方法等内容,采用简洁风格搭配图文,避免文字冗余。

3.沟通协调:与母校班主任对接,确定宣讲时间(暑期周末自习课)与地点(多媒体教室),由老师协助通知学生。

三、实践过程

1.开场与校情介绍:提前调试设备,以自我介绍拉近距离,播放鲁东大学校园宣传片,随后详解学校历史、学科实力、校园活动及优势专业(如教育学、汉语言文学)。

2.经验分享:从学习方法(预习复习、错题整理)、时间管理(制定计划、利用碎片时间)、心态调整(缓解焦虑)三方面,结合自身经历提供实用建议。

3.互动答疑:针对志愿填报、宿舍条件、大学适应等问题,与同行同学共同解答,现场氛围热烈,课后仍有学生咨询。

四、实践成果

1.助力学弟学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鲁东大学,明确备考与升学方向,缓解高考焦虑,提供实用备考方法。

2.促进校际交流:搭建两校沟通桥梁,班主任期待未来更多类似合作。

3.提升个人能力:锻炼资料整理、表达沟通与应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反思与改进

1.不足:宣讲时间紧张,部分内容讲解不深入;应对突发问题经验不足;未开展后续跟踪回访。

2.改进措施:合理分配各环节时间,配套发放资料手册;提前模拟演练,学习宣讲技巧;建立微信群保持联系,志愿填报期间提供指导。

六、总结

此次实践既回报母校、服务学弟学妹,也让自身得到成长。未来将继续参与社会实践,也呼吁更多大学生加入回校宣讲队伍,为学弟学妹点亮升学道路。


回访母校:章丘第七中学

回访学子:孔德丽

回访时间:8.25

为了让高中同学们深入了解鲁东大学,激发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我于8月25日走进章丘七中,开展了鲁东大学招生宣讲活动。这次宣讲不仅是一次分享,更是一次梦想的传递,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指引方向。

宣讲当天,我先播放了鲁东大学的招生宣传片,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鲁大的校园风光、教学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发了他们对鲁大的兴趣。随后,我结合PPT,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1.学校概况:介绍鲁东大学的发展历程,从1930年的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到如今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展现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强调学校“严谨、精益、卓越”的质量文化和“厚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体现鲁大的治学精神和育人理念。

2.学科专业:讲解学校的学科门类和优势学科群,如水利环境海洋、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等;重点介绍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特色专业,如汉语言文学、生物科学、物理学等,包括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前景和考研深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各专业的特色和发展方向。

3.师资力量:介绍学校雄厚的师资队伍,包括国家级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等;讲述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和培养,让同学们感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4.校园生活:分享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活动、学术讲座、文艺演出等;介绍学校的宿舍条件、餐厅美食、图书馆资源等,让同学们了解鲁大的校园生活环境。

5.招生政策:详细解读鲁东大学在本省的招生计划、录取批次、分数线要求等;介绍学校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以及招生咨询的渠道和方式,为同学们报考提供指导。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咨询关于专业选择、学习方法、大学生活适应等问题,我都一一耐心解答。同时,我还分享了自己的高中学习经验和大学成长经历,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学习,为梦想而奋斗。为了活跃气氛,我还组织了问答小游戏,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赠送小礼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这次宣讲活动,我看到了学弟学妹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不少同学表示,对鲁东大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把鲁大作为自己的目标院校,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我也从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增强了对母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然,这次宣讲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时间把控上不够精准,有些内容讲解过于详细,导致后面互动环节时间略显紧张;在回答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还不够自信和准确。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些问题,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提高宣讲效果。

此次宣讲活动搭建起了高中与大学沟通的桥梁,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也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学子加入鲁东大学,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